四,文学作品的阅读
2004年高考卷文学作品阅读题目设置
卷名 |
篇名 |
题量 |
题型 |
全国卷Ⅰ(河南等) |
大地山河(茅盾) |
4 |
3道简答1道多选 |
全国卷Ⅱ(四川等) |
老家(孙犁) |
4 |
3道简答1道多选 |
全国卷Ⅲ(广西等) |
快乐的死亡(陆文夫) |
4 |
3道简答1道多选 |
全国卷Ⅳ(青海等) |
痛哭和珍(石评梅) |
4 |
3道简答1道多选 |
北京卷 |
普希金之家 |
4 |
1道多选3道简答 |
上海卷 |
我看舞蹈的美 |
8 |
6道简答2道单选 |
天津卷 |
春从心出(刘心武) |
4 |
3道简答1道多选 |
重庆卷 |
山峦(筱敏) |
4 |
3道简答1道多选 |
湖北卷 |
怀表,很老很老了(骆文) |
4 |
3道简答1道多选 |
湖南卷 |
翡冷翠山居闲话(徐志摩) |
4 |
3道简答1道多选 |
江苏卷 |
草堂•诗魂 |
4 |
3道简答1道多选 |
浙江卷 |
白鹤翔集的记忆(刘长春) |
4 |
3道简答1道多选 |
广东卷 |
说树(吴冠中) |
4 |
3道简答1道多选 |
福建卷 |
书(朱湘) |
4 |
3道简答1道多选 |
辽宁卷 |
“认识自我”(纪伯伦) |
4 |
3道简答1道多选 |
上列15套题中,北京题题序略有变化,上海题因为其基础题含在阅读中,故题量较大,其余13套几乎是一个“模式”。其阅读量和题量与往年持平,基本题型为选择题、填空题、简答题。试题以理解题、分析题为主,鉴赏评价题的难度整体上看比2003年略有降低。
【小结】
1.命题有较为固定的结构过程。高考现代文阅读在命题方面是有一套命题思路的,这就是近几年来逐渐形成的规律:“阅读,首先是正确理解语义的问题;进一步则是能够根据不同的要求,筛选出关键语言信息;再进一步则是对这些信息进行思维加工,得出必要的结论。”这三步命题思路,也是我们识题的思路,这就是“解释语义——筛选信息——思维加工”。理解了这一点,则会给我们解题以很大的启发。
同时,命题人还说过,对于 阅读材料“我们的理解总是逐渐深化的,每一回阅读往往都能发现一些新的东西”,从这里可以看出,对阅读材料的理解不是一遍可以奏效的,它是渐进的、渐悟的,是藏着“反复”阅读的深层次理解的。
2.命题有一般的设计原则。
A.尽量照顾考生阅读和思考的先后顺序;
B.努力体现由语义理解到综合分析的过程;
C.努力组成内容由浅入深的系列;
D.力求题型稳定、整齐,即由填空到简答,最后是多项选择。
这些设计原则,可以说是对近几年来现代文阅读规律的概括,也同时提供了可资借鉴的标尺。
同时命题人还指出,阅读“对初读者也好,对考生也好,基本要求应该是正确地把握作品的主要文意和观点”。在这里,就说明了阅读作品的重点,那就是“文意和观点”。关于这一点,《考纲》已经讲得很清楚,值得重视。
3.对今后高考此类考题的命题趋向作一些预测
第Ⅱ卷考查文学作品,散文阅读仍占主要地位,但不一定是散文一种文体控制天下,短篇哲理小说、戏剧文学选段等,都有可能进入文学作品阅读试题的可能。
散文阅读更趋向于文化内涵、历史积淀。从选文看,十分重视文化底蕴。要注意下列内容的作品:
有关写历史人物的散文作品;
有关名胜古迹的散文作品,如周庄、杭州西湖、三峡等;
有关写音乐、绘画、书法、美学等形象浓、文笔健硕、抒情性强的作品;
有关涉及唐诗、宋词研究,但又散文气息十分浓郁的作品;
有关外国名人的事迹、作品的品评、溯古慰藉的作品;
有关历史或文化传说,如牛郎织女类的文学作品,等等。
作文能力的考查